|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健康新聞: 空調誕生這麼久 為何歐洲普及率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半球的7月,一般是一年中最為酷暑難忍的時節,坐在空調屋裡吃西瓜是最舒服的享受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說:“空調是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發明。”


但頗令人意外的是,作為工業革命的起源地,歐洲空調的安裝率竟非常之低,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歐洲的空調普及率僅約為5%。

相比之下,美國達到90%,日本(专题)有89%,印度(专题)也有6%,中國則為60%。


尤其是今年,歐洲氣候尤其反常,常年平均溫度最高不超過25攝氏度的英國倫敦,今年溫度竟多次突破40度,是英國有據可考的歷史最高溫,已然使得怕熱的英國人發布極端高溫紅色預警,甚至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隔海相望的法國更是不逞多讓,宣布觀測到史上第二熱的高溫,氣溫高達41攝氏度。高溫甚至導致位於法國西南的吉倫特省有20000公頃森林遭山火侵襲。大火肆虐森林,超過37000人被緊急疏散。

既然歐洲是有炎熱天氣存在,為何普及率竟如此之低呢?

1

空調——人類一部抗熱史

空調顧名思義——空氣調節(Air conditioning)。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對建築內環境空氣的溫度進行調節控制的過程,一般是利用冷源設備、冷熱介質輸配系統,末端裝置等幾大部分和其他輔助設備。主要包括水泵、風機和管路系統。末端裝置則負責利用輸配來的冷熱量,具體處理空氣、溫度,使目標環境的空氣溫度達到人們適宜的溫度。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10世紀左右,波斯人就發明了一種古老的空氣調節系統,通過利用裝置於屋頂上的風杆,來捕獲屋頂處涼爽的自然風,同時使用風道來使其穿過涼水並吹入室內,從而使得室內的人來感到涼快。

中國古代,唐朝長安一代的達官貴人會使用一種名為“涼屋”的設施,一般是臨河流而建,在河水旁修建水車,用水車把活水抽到屋頂,順著屋簷流下來,周而往復,流水就會帶走整個屋子的熱量。唐玄宗時期,更是修建了著名的大明宮含涼殿,含涼殿建築內外都設置了許多水車,流水激起扇葉轉動,冰涼的水汽和冷風就被送入殿內。


《唐語林·豪爽》記載,夏日某天陳知節被請到李隆基的含涼殿時,他看到“(唐玄宗)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當他被“賜坐石榻”時,感到“陰溜沈吟,仰不見日,四隅積水成簾飛灑,座內含凍。”

毫無疑問,這樣的方式在古代只有真正的達官顯貴才能享用,從而在夏日享受到片刻的涼爽。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空調要等到19世紀才誕生。1842年,佛羅裡達州醫生約翰·B·戈裡以壓縮機技術制造冰,用來為他在佛羅裡達州阿巴拉契科拉的醫院病人提供涼爽的空氣。

他曾想用這種制冰技術來調節大樓的溫度,並申請專利。但因缺乏資金,並未付諸實現。


1901年,威利斯·開利(Willis Carrier)剛剛從康納爾大學的機械工程學讀完碩士畢業,作為應屆畢業生的開利此時供職於一家印刷出版公司,由於這間公司偶爾會因紙張及墨水受了熱度及濕度的影響,無法印出准確的顏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02年,開利發明了首個現代化、電力推動的空氣調節系統,現代空調由此誕生。

經過幾年的反復試驗,開利於1906年1月2日取得專利,並於1915年建立了著名的開利空調公司,開始專門生產空調設備,人類在對抗炎熱上取得了關鍵性勝利。

但是,這一時期的空調由於體積過於龐大和價格昂貴只有大型企業與公共涉事單位才能負擔其使用費用,因此,真正讓所有人享受空調的美好,還需要一段時間。

1922年,開利發明了離心式制冷機(Centrifugal Refrigeration Machine),使得制冷成本大為降低,1928年,以托馬斯·米基利為首的科學家發明了氯氟烴(chlorofluorocarbon)用作冷藏器的冷凍劑,因為過往的冷凍劑(例如氨及二氧化硫)都易燃或有毒。氯氟烴的發明首次實現以不可燃液體用作制冷劑,大大改善了空調制冷設備的安全。

在制冷機與制冷劑都發明後,真正意義上的家用空調迅速誕生。1929年,一家中文直譯為“冷冰冰”(Frigidaire)的公司推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室內空調。自此,空調真正走向千家萬戶,人類在對抗炎熱的過程中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

2

歐洲人不裝空調的N個理由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2 秒